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掌握自然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掌握感知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管理和维护等工作,满足社会和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是因应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潜力而前瞻性设置的新兴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为此,该专业采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与中软国际展开深度合作,依托其技术优势、行业背景,以“5R”(即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项目压力、真实的就业机会)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以平台管理为支撑,以真实项目为驱动,通过实行CDIO全新工程教育模式,实现“做学合一”,使得学生在联合培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积累项目经验。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上,通过实践技能训练、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等环节,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子电工、信息通信、计算机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掌握计算机网络、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网络等基本知识和基础技术,具有较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物联网感知、物联网信息处理、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统与安全技术等;
4.熟悉本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相关工具,具有物联网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物联网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编程能力及系统分析、设计能力,有从事物联网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
5.了解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和物联网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适应学科发展能力;
6.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本专业毕业合格标准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实践环节训练和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修满176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34学分、综合素质选修课程12学分、自然科学基础课程17学分、专业类基础课程34学分、专业类课程15.5学分、限定性选修课程9.5学分、非限定性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4学分。在毕业总学分中,完成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不低于3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主要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RM体系结构与编程、物联网中间件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路分析基础、操作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物联网工程导论、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职业素养与大学生活、Linux应用编程、物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RFID原理及应用、物联网WEB应用开发技术、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实验
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实验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践、JAVA程序设计实践、Linux应用编程实践、数字逻辑电路课程设计、硬件电路设计、传感器与物联网通信技术实践、物联网WEB应用实践、专业综合实训等。
五:学制、授予学位和相近专业
学制:四年。允许在校学习4-8年。
授予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
附: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项目)教学计划表
附: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四年教学进程表
版权所有: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199号